站点介绍
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4年,现已成为国内具有较高声誉、国际上知名的综合性的市属高校图书馆。
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主要职能是搜集、加工、存贮和传播文献信息,与学校各院(系)资料室互为补充,共同承担为全校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和文献资源保障的任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与学校的学科设置、教学和科研方向紧密联系,文献收藏以本校各专业所涉及学科的基础理论文献、教学参考文献、科学研究参考文献,以及有关工具书为重点。
2003年启用的馆舍面积18900多平方米的北一区图书馆,将开架书库和阅览室整合起来,实行集收藏、外借、阅览为一体的新型服务管理模式;开设研讨室16间,供读者协作学习和小型会议使用。
2010年,建成良乡校区图书馆,面积1500多平方米。2011年,建成外国语言文学资料中心,面积400多平方米。2014年,建成东一区教育分馆,面积2275方米。至此,学校图书馆总面积已达30800多平方米,设阅览座位2963个。全年开馆358天,每周开馆112小时。
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积累,图书馆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多学科、多层次、多载体形式的馆藏文献和数据库体系。目前图书馆共有各类图书文献1490万余册(件),其中印刷型文献316万余册,电子图书119万余册,电子期刊5万余种,学位论文1049万余册。购买非书刊类数据库80个,自建数据库42个。
图书馆形成了以历史学、汉语言文学、数学、教育学等学科文献为代表的重点学科资源体系。此外,图书馆还重点建设了首都师范大学文库、学位论文库、基础教育资源库、首都师范大学教学参考资源网等特色资源。
图书馆是国务院批准公布的第六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古籍资源丰富。1912年以前的古籍5300余部6.9万余册,其中善本约770部10000册。善本以明清时期的刻本、抄本为主。善本中不乏珍本佳椠,如宋淳熙二年(1175)严陵郡庠刻递修本《通鉴纪事本末》(存一卷)、宋开庆元年(1259)福州官刻元明递修本《西山读书记乙集下》等。除此,馆藏又不乏稀见泥金写本、活字印本、拓本、名人手札,另藏有少量朝鲜刻本和日本刻本古籍。目前,已有19部古籍入选第二批至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图书馆重视全校文献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图书馆与相关院系合作,先后建成了“历史学资料中心”、“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中心”、“外国语言文学资料中心”、“教育分馆”等学科分馆。目前,全校文献资源的数据回溯工作基本完成。
图书馆积极谋求同其他文献信息单位合作,通过参加CALIS、BALIS和主持“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项目建设等形式开展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通过开通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为我校读者获取文献信息资源提供了多渠道的支持。如今,我校师生“足不出户”,即可获取全国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以及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等单位的文献。
2006年,图书馆引进了以色列ExLibris公司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Aleph 500和资源统一检索与开放式链接服务系统taLib/SFX,实现了对图书馆及各专业分馆采访、编目、典藏、流通、信息检索等各项业务的自动化集成管理,自动化管理水平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
2012年以来,图书馆陆续推出短信服务定制平台、“图书馆小微”微信服务等,正式推出了移动服务。2014年,图书馆引进自助借还设备,将图书借还业务推到了一个新水平。
图书馆对外交流活动十分丰富,积极参与全国范围内的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努力在各级各类学术团体和专业组织中发挥作用。图书馆在1981年就成为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委员馆,目前,我馆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指导委员会委员馆、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馆、全国高师院校图书馆联盟常务理事馆、北京图书馆协会副理事长馆、北京高校图工委副主任馆、BALIS(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中心副主任馆、BALIS资源建设中心主任馆、北京高教学会图书馆工作研究会文献资源建设专业委员会主任馆、“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项目联盟牵头馆等。
随着学校“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深入,图书馆为全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图书馆在馆藏规模、服务质量与水平、现代化手段应用、网络信息化程度、馆员队伍建设与管理水平等方面均达到国内高等师范院校的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