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介绍
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全校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它担负着教育与信息服务的双重职能,也是全校师生学习研究的重要场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中原大学图书馆。1949年,随学校从河南迁来武昌。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在中原大学图书馆的基础上,集中了当时中山大学、广西大学、湖南大学、河南大学、南昌大学等校的财经、政法类图书,分别成立了中南财经学院图书馆和中南政法学院图书馆。1958年,这两个图书馆随学校合并为湖北大学图书馆。以后,学校几经变迁,于2000年5月,由原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由此得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现有南湖校区逸夫图书馆、首义校区图书馆和南湖校区老图书馆(文溯楼)3座馆舍,建筑总面积约3.9万平方米,拥有读者座位2552席。现有在编人员82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人员34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约占89%以上,拥有高级职称人员28人,约占34%;分为办公室、资源建设部、信息咨询部、网络技术部、读者服务一部、读者服务二部、读者服务三部、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等8个业务和管理部门。
南湖校区逸夫图书馆由国家投资,并接受邵逸夫先生捐款,于2003年10月建成,外观宏伟,功能齐全,布局合理。主体有六层,设有大小阅览室13个,阅览座位近1900席,采用全开架开放管理模式。设在图书馆二楼的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拥有660平方米面积独具特色的展厅,收藏了我国从古至今丰富的金融史料和珍贵的货币实物,存有藏品4000余件(套),集知识性和观赏性于一体,是宣传中国货币文化历史,进行钱币研究和教学的基地。
首义校区图书馆198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首义校区图书馆共古籍线装、解放前旧平装图书8.38万册。首义校区图书馆对外开放场所有:流通借还书处、新书·报刊阅览室、专业图书阅览室、中外文报刊典藏库,同时设有3个自主学习空间,为读者提供充足的读书阅览场所。
从2008年1月起,我馆所有阅览室及外借处,实行“全面开放”服务。逸夫馆实施“总借总还”的管理模式,读者由总门禁统一进出,各阅览室直落式开放,总服务台集中办理借还书手续,真正实现“藏、借、阅”一体化服务。除首义馆书库及个别阅览室外,我馆其它对外服务场所均周一至周六从7:30至22:00不间断开放,周日为7:30至17:00,以利最大程度对读者开放馆藏资源,满足读者需求。首义馆因原馆藏布局为独立的书库与阅览室,仍实行“专借专还”管理模式。图书借还由专设的流通借还书处办理,各阅览室书刊不外借,为读者提供阅览服务。
截止2021年12月底,我馆馆藏纸本文献共343多万册,2021年新增馆藏26648册。图书的品种和数量丰富齐全,主要以财经、政法和管理类文献为主,覆盖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为研究级收藏单位。2021年我馆订购中文纸质报刊1830种、1858份;订购外文纸质报刊210种、210份(目前有5种法语报刊/4种俄语报刊/4种日文报刊/1种英文报纸)。收藏的报刊中,有解放前的重要中文期刊《新青年》、《东方杂志》、《国闻周报》等,参考保存价值较高。收藏的古籍线装书及解放前的出版物数量较多,其中善本书有110种,较好的版本有明徐时泰东雅堂初刻《昌黎先生集》、明凌氏精刻朱墨套印《陶靖节集》等。此外,《四库全书》、《四部备要》、《四部丛刊》、《四库珍本》、《万有文库》等重要典籍亦有收藏。
近几年我馆大力建设电子资源馆藏,目前已拥有CNKI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WOS(SCI科学引文索引、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A&HCI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Direct(Elesvier)数据库、EBSCOhost期刊全文数据库(ASP、BSP)、Wiley-Blackwell期刊数据库(WILEY期刊回溯库)数据库等74个中外文学术期刊及电子图书数据库,集成在图书馆主页上,为读者建立了一个24小时开放的数字图书馆。截止2021年12月底,我馆馆藏电子图书共计4654998册、电子期刊3731825册,学位论文7772279册。
有人说,图书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中心,更赋于它“高校的心脏”之美誉,那么“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办馆宗旨将使图书馆肩负更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图书馆将根据学校教学科研的需求,对传统文献和数字文献进行合理而科学的整合与开发,并努力为各学科提供更加全面的资源保障,争取在不远的将来,建成涵盖我校人文社会科学所有专业,并在经济学学科、法学学科及管理学科领域具有鲜明特色的知识资源系统,以及多元化、深层次、多形式、优质高效、快捷便利的现代化知识服务体系,为创建一流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