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介绍
西南大学图书馆成立于2005年7月,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和原西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合并组建而成,是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图书馆致力于建设“中心馆+分馆+专业馆”的现代大学智慧图书馆系统,包括:中心图书馆、弘文图书馆(原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崇实图书馆(原西南农业大学图书馆)、荣昌校区图书馆,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图书馆、经济管理图书馆、法学图书馆、外国语图书馆、数学图书馆等多个专业图书馆。
现有馆舍面积8.1万平方米(其中:校本部图书馆6.7万平米,荣昌校区图书馆1.4万平方米),阅览座位6700多个(其中:校本部图书馆6000余个,荣昌校区图书馆700余个)。
截止2021年12月31日,西南大学现有纸质文献467.8万册。其中中文图书292万册;外文图书28.7万册;古籍14.7万余册;民国文献4万余册;中外文过刊50余万册;中外文现刊3000多种;中文报纸170余种。
目前,图书馆共有在岗在编馆员106人,其中副高级职称27人,正高级职称7人,博士学历18人,硕士学历53人。设立有综合科、文献资源部、信息咨询部、读者服务一部、读者服务二部、读者服务三部、特藏部、技术支持部和图书情报研究所等9个部室。
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950年,由原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图书馆和四川省教育学院图书馆合并而成。建馆初期仅有书刊4万余册。1952-1953年全国教学改革、院系调整时,四川大学、川东教育学院、重庆大学、华西大学等院校的部分专业并入学校而调入图书2万余册,总藏书达7万余册。馆舍由一个寺庙改建而成,总面积不到400平方米,工作人员不足10人。
1953年,学校特拨购书专款,陆续添购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毛主席著作、政治时事读物和教学科研需要的参考书刊资料,请中文、历史两系部分教师赴北京等地选购图书,奠定了线装古籍、文史专著、参考工具书等较好馆藏基础。同时,根据教学科研必需,经过精心选购,陆续收集了部分教育学、心理学、外国史、外国语言文学和科技方面的书刊。至1956年底,馆藏图书已增至25万余册。
1956年,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会议召开后,学校随即确定了图书馆的领导体制,由主管教学科研的副院长分管图书馆工作。学校由沙坪坝迁北碚后,1965年修建5700平方米的专用馆舍。1966年,馆藏各类书刊已达675102册,工作人员50余人。
文革期间,学校迁往梁平,图书馆工作陷于停顿,书刊订购中断。1980年进行了全面清点,统计损失中外文书刊164477册之多,价值177635元,其中包括很多珍贵文献和专业参考书籍,实为可惜。
1986年1月,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惠赠学校港币一千万元,国家教委投资人民币三百三十万元修建图书馆逸夫楼,历时三载,1989年10月25日落成开放。逸夫楼占地两公顷,建筑面积9792平方米,馆藏容量80万册,是当时学校投资最多、设备最新、规格最高的大楼。
2000年9月,图书馆成立多媒体阅览室,全馆实现馆网连通,机检操作。同年12月,全校图书清产核资全面结束,核定图书馆共有中外文藏书92万余册。
2001年7月完成两年一次的聘任制度,设立办公室、采编部、流通部、阅览部、期刊部、电子读物阅览部。在岗人数87人。
2001年8月完成常用中文图书的回溯建库,同时完成了数字图书馆一期工程。制作了全新的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主页,购入超星、CNKI、万方、维普等多个大型数据库,图书馆迈入数字化时代。
截止2005年7月,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舍占地面积已达到15589平方米,馆员89人,阅览座位1105个。馆藏资源丰富,纸质图书达191万余册,电子图书总量约115万余册,引进或自建各类数据库40个。年接待读者达150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