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是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孙中山夫人,“国之瑰宝”。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出生于上海,1907年赴美求学,1908年考入威斯里安女子学院,1913年毕业。1915年,她与中国著名的民族英雄、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在日本结婚,走上协助孙中山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后,宋庆龄坚持和维护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积极唤起民众,保障民权,争取民主,反对侵略,先后被选为世界第二次反帝大同盟名誉主席和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主要负责人。1938年,她为了促进全民族的团结抗日以及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在香港发起组织了“保卫中国同盟”,从事抗战宣传和救济工作,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和海外华人的广泛支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9年和1965年继续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她一生致力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坚定地和中国各族人民站在一起,是中国各族人民包括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衷心敬爱的领导人。她作为国家领导人出访许多国家,为加强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在长期的国际活动中,她为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发扬进步文化,争取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进行了不懈的工作,受到广泛的崇敬。她尤其倾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全体中国少年儿童的慈爱祖母。她为国家和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光辉业绩,她的高尚品格和精神被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进步人们所永远铭记。
位于后海北沿46号的宋庆龄寓所,原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王府花园。它与东侧的建筑群同为醇亲王府,后称摄政王府。早在康熙年间,初建明珠府第,乾隆年间易为和珅别院,嘉庆年间改为成王府,光绪十四年改为醇亲王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即计划为宋庆龄在北京修建寓所,但她以国事为重,一再逊谢。后由周恩来总理亲自筹划,决定藉此王府花园,葺旧更新,新建一座仿古式两层主楼。园内碧水回环,山石嶙峋,花木荟萃,芳草萋萋,楼堂亭榭,错落其间,浑为一体,是一处娴静典雅的庭园。宋庆龄自1963年4月乔迁于此,一直工作、学习和生活到1981年5月29日逝世。同年10月,由国家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 翌年5月29日起对外开放。
故居原为清代四大王府花园之一,庭院南、西、北三面均有土山,土山内侧有由后海引入的活水,绕园一周。其中南湖为较大的一处水面。原王府花园内濠梁乐趣、畅襟斋等一组清代建筑,现已恢复宋庆龄生前原状(大客厅、大餐厅)。古建筑群以西的一中西合璧两层楼的主体建筑是宋庆龄的寓所(后建),兼办公、会客,称主楼,内有原状陈列。建筑群与南湖之间为草坪,草坪上设有旗杆,悬挂2号国旗。南湖南岸有明代两层楼建筑称南楼。南山东侧有箑亭;西侧有听雨屋。园内有重点保护古树23株,其中西府海棠名列北京“最美十大树王”。有长廊迂回曲折,纵贯南北,连接南楼与北建筑群,长廊中有恩波亭(纳兰时期渌水亭原址)。庭院明清两代古建为砖木结构,楼台亭阁,王府风格,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现代建筑为钢混结构,是在原有主体建筑迤西接建的灰色仿古二层小楼,为宋庆龄生前工作和生活之处,建筑面积2100余平方米。新文物库依西侧大墙而建,宋庆龄生平展在新建文物库一层,2009年竣工。
宋庆龄故居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原状陈列保持了宋庆龄生前在此工作、学习、读书、接见、座谈、宴请、休息、娱乐、喂鸽、赏花等生动场景,陈列宋庆龄生平展览,是集参观、游览、活动、会议为一体的重要场所,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教育基地、北京市廉政教育基地、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自1982年对外开放以来,宋庆龄故居每年接待海内外观众20余万人次,举办国内外交流活动百余场,正在成为收藏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的博物宝库、研究宋庆龄生平事迹和伟大思想的权威机构、弘扬宋庆龄精神的坚强阵地、增进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